——听,建筑和土地低语着曾经。
记《怡保城乡散记》,朱宗贤着。
我来自雨城太平,与山城怡保相邻。
然而对怡保的印象,除去芽菜鸡和那条必经的隧道公路,再无其他了。
这本书,一边细细阅读,脑海慢慢像是浮现出一片片3D模型。
看见一间间店的建起、开张、兴盛、没落、转手。
比如怡保曾在1892年经历一场大火,毁了123间木屋,才有劫后妥善规划的街道。
而首条街道——休罗街的记载,看见那微露菲街口不远的脚车行兴盛,战后成了旅游社。
比起说人、说事的历史记载,这本书说的是城乡那片土地。
阅读的时候切切实实感到土地的广阔包容,
而人那么渺小,只不过是土地上短暂的过客。
从怡保细说,到近打谷那些为人知或不为人知的乡镇,像是甲板镇、万里望、铁船路村、红毛丹……
一字一字记下这些点滴。
本书几乎大部分文章完稿于2000年以前。
当看见记载 某某某在去年/几年前被拆毁,再看看文末的日期,已经是是逾20年的事情,更觉得时光匆匆。
作者的用词遣字偏老派,阅读的时候其实蛮有趣,一边读一边增广生字理解。
另外,文章往往反映出更多,比如他习惯用’系’代表’是’ ,后来翻到书尾,果然朱老师祖籍广东。
读完这本书,萌生了沿着书上记载,走一趟近谷乡城的念头。
推荐本书给怡保人、霹雳人,和喜爱城乡故事历史的所有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