——談以巴衝突(以色列和巴基斯坦衝突)、敘利亞內戰、IS和羅興亞難民
坦白說,這本書的主題,不是我正常會涉獵的閱讀範圍。
一般上,我只有在大學做assignment時候,才會閱讀上述相關文章。

會買這本書,是因為這是我朋友的朋友寫的。
看到朋友分享讀後感後,加上本書以”喚起本地華裔關注中東課題”為主軸,讓我很感興趣。
畢竟相關討論文章多是英文和國語,很少看到以華語為媒介語的書。
因此對於作者張安翔和背後團隊的努力,促成這本書,值得嘉許。
裡面文章,也很努力呈現出上述主題,企圖讓讀者了解相關背景和上述社群的困境,是我認為非常棒的部分。
至少我讀完後,真的有比較了解上述課題多一些。
♢♢♢♢♢♢
但是,這本書有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。
首當其衝的,是有很多句子不通順、錯字、標點符號錯誤使用等問題,有點小失望。
畢竟是一本預期要鼓勵更多華人關注中東課題的書,這些錯誤,影響作者表達的含義之餘,也讓我不想繼續閱讀。
另外,不曉得是不是我誤解,同一個數據在書的不同章節,有所差異。
比如以巴隔離墻在第6頁是450公里長;在第41頁是700公里長。
來馬的敘利亞移民在51頁是18個家庭、68人和其中44人是成人;在58頁卻是17個家庭、68人,另有43個年齡小於18歲的移民接受大馬敘利亞生命線的6個月免費教育。
有關人數的數據,很常出現沒有標註年份,所以前後會出現不一致的狀況,我覺得是摘錄不一樣年份的數據所導致。
由於課題牽涉廣泛,要深入淺出談論,還蠻有難度。
加上我對這些課題,並沒有很大認知,很多章節排序、內文段落銜接和結論,我會有一種”啊?為什麼這樣下判斷?”的感覺。
一些很專業的名稱,比如當地組織或戰亂名稱等,會有一開始沒有注釋,多幾頁提及時再注釋的情況,所以有時我看不懂,就會google一下。
本書4個章節,以巴衝突占幅近50%,但我覺得是內容重複性最高的章節。反而簡短的羅興亞章節,我覺得寫得最好。
因此,若這本書能繼續再版,希望能做出改善。
亦祝願作者之後,出版更多更棒的相關作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