▪︎这个游戏,决定我该读这本书。

我们的书柜”后宫”有逾400本书。
每次想选书读,都很苦恼。
某天灵机一动,
用App轮盘🎲决定下一本书的编号。

结果抽到 D0020
《加入游戏因子,解决各种问题》

诶这个缘分太妙了吧!
我用一个游戏,
抽出一本剖析游戏的书???

光看宣传文就很有趣了。
虽然D类书不是我的书单。

结果读一读,阅读越精彩,
甚至有些游戏思维🎮是我自己验证过的。
只是我不曾发现,
原来我给自己设立了一个个的游戏,
无形推动我”想做”到”做到”。

🔖举例来说,
我为什么能在MCO养成运动的习惯。
难道我特别有毅力、坚持?

才不呢!
在这之前,
我曾经长达2年尝试培养运动的习惯,
失败了好多次🤣

而这次会成功,
是我看透了我的懒惰。
一开始,我的运动目标就是”今天有做运动(无论难度)” = 可以拍一张照片,比出连续运动第几天的手势。
⏰计数性⏰

我也是个三分钟热度的人。
于是我的运动课表每个月都有变化,透过🤔好奇心🤔逼迫自己完成。

好奇心+每天拍照计数=每次要放弃,我会觉得走了那么远放弃很浪费。
达成了第一个连续100天运动的成就。

然后就是🚪关卡🚪
我开始设定自己可以每周休息一天,挑战自己休息完隔日能继续。
设定故意请假数日,挑战长期休息再恢复的困难。

第2个100天。早起运动变成了习惯。
开始设定进阶难度。
要求自己的动作完整度。

👩‍💻不止生活,我在工作上也常常追逐”好玩”。
无形中工作从来不会让我无聊,
因为我常常不自觉去让自己增加新知识、新任务。
就连写文章,我都能把”浏览量”和”逗留时间”变成挑战的游戏目标,从而创造更多工作动力。

🤩这么想想,游戏似乎是万灵丹?
非也。
作者Aaron Dignan特别提醒,当游戏把企业或者政府利益摆在第一,可能将冒着让游戏变成工作的风险。变成我们追逐奖励而游戏,等同我们为了钱而工作。

🍃玩乐本质应该是源于自由。
玩乐是本能,但不能在违背个人意愿下进行。而且也没有人能无时无刻都在游戏。

因此
游戏的所有奖励
都应该是促进玩家投入、创造心流。
而不是把奖励当做目标。

不过,如果你觉得生活很苦闷。
不妨试试看为自己加入游戏。

比如每天早上搭LRT很无聊。
那么试看看想着这是个游戏。
✅如果准点上班,得1分。
⛔迟到扣1分。
✅在下雨前已经在车内得1分。
✅让位给有需要的人,得1分。
✅可以认真阅读当日新闻,得1分。
✅可以推测人们哪一站下车,得4分。
⛔猜错扣1分。
累积的分数,可以设定10分兑换今天可以吃超过15块的便当、50分能买下想要但不超过50块的礼物、500分能清空购物车!

不过这个是构思很简单的游戏。
想知道更多,还是推荐你购买本书!

#阿七说
人生本来就很无趣,我们就自己让它有趣起来吧!
#随读随拍
#开心